在機場面臨特殊活動、高峰時段或既有安檢設備臨時故障等情況時,臨時部署便攜式安檢門成為保障安全與通行效率的有效舉措。
在方案規劃前期,需精準評估機場特定區域的客流量及場地空間。例如在候機大廳入口旁的臨時安檢點,若該區域平日每小時客流量達 500 - 800 人,就需部署至少 2 - 3 臺高流量處理能力的便攜式安檢門,像 METOR200HS 這類多探測區數字脈沖式金屬探測安檢門,其快速復位能力可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人員通過。同時,要考量場地空間,確保安檢門部署不會造成人員擁堵,通道寬度應預留至少 2 - 3 米,方便旅客排隊及行李搬運。
設備選型上,除了高流量處理能力,還需注重安檢門的檢測精度與穩定性。機場安全至關重要,便攜式安檢門需能檢測出小至針狀的金屬物品以及各類危險物品。所選安檢門應具備良好的抗干擾能力,可采用數字、模擬和左右平衡技術,通過多級 DSP 進行數字過濾,避免機場內復雜電磁環境造成的誤報與漏報。
在部署實施階段,要制定清晰的人員引導流程。在安檢門入口設置明顯標識,安排工作人員指引旅客有序排隊,提前告知旅客需取出身上金屬物品。安檢門旁配備 X 光行李檢測儀,與安檢門協同工作,實現人員與行李的全面安檢。同時,建立應急處理機制,一旦安檢門出現故障或檢測到可疑物品,工作人員能迅速響應,保障機場安檢工作的高效與安全。